2019年5月7日 | 星期二| English | hth网页 >>

新闻资讯

hth网页:中国网]中国人民大学在坦桑尼亚主办“海外治国理政英杰班”预开学典礼暨全球领导力论坛

来源:hth网页   发布时间:2025-11-19 19:37:46

HTH捕鱼:

  9月9日,中国人民大学全球领导力学院2025级“海外治国理政英杰班”预开学典礼在坦桑尼亚尼雷尔领导力学院会议中心举行。同日,还在当地举行了主题为“2050:中国、非洲和世界”的首场海外全球领导力论坛。

  预开学典礼上,尼雷尔领导力学院院长马塞琳娜•奇日加在致辞中表示,中非友好源远流长,双方在教育领域的合作正不断深入。此次中国人民大学“海外治国理政英杰班”预开学典礼的顺利举行,标志着中非合作迈出重要一步,希望这一项目可成为中非教育合作的典范。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通过视频致辞表示,我们正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十字路口,各国比以往任何一个时间里都更需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在去年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习主席宣布,中非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为中非关系发展树立了新丰碑、翻开了新篇章、指引了新方向。作为全世界领导力学院首批学员和来自南部非洲六姊妹党的精英骨干,同学们肩负着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使命,也将成为促进文明交流、推动人类进步的关键力量。他勉励同学们秉承“上下求索”之心、练就“济世安民”之能、常持“美美与共”之德、胸怀“天下大同”之志,共同为创造更美好的世界而努力奋斗。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在视频致辞中表示,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扎根中国、融通世界的高等学府,拥有悠久的办学历史,致力于培养胸怀国际视野、富有战略思维、勇于突破创新的卓越人才,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地发展、制度体系深度重构、文明形态深刻变革的时代正朝我们走来。希望同学们努力探求真知、沉淀智慧,倾听中国、读懂中国,用在多元文化中锻造出的包容胸襟、远见卓识,连接中国与世界,弥合分歧、创造价值,携手推动全球治理迈向更加公正、更加合理的未来。

  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陈明健表示,中国与南部非洲六姊妹党的深厚情谊,是中国与非洲传统友谊的重要体现。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单边主义和“丛林法则”抬头,构建什么样的全球治理体系并如何对其进行改革完善,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此背景下,习主席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之后,郑重提出全球治理倡议,为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文明互鉴伙伴行动”框架下,中国愿与非洲携手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搭建治理经验共享平台。“海外治国理政英杰班”的顺利开办正是上述伙伴行动的具体成果。她勉励在座学员努力成长为政党治理和国家振兴的中流砥柱。

  中国人民大学全球领导力学院院长、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王文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全球领导力学院,对尼雷尔领导力学院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向中国人民大学全球领导力学院2025级“海外治国理政英杰班”的新生致以祝贺。

  在主题演讲环节,尼雷尔领导力学院董事会主席、坦桑尼亚前总理米津戈•卡扬扎彼得•平达充分肯定了中国与坦桑尼亚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中方对尼雷尔领导力学院发展的支持,感谢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团队的密切合作带来的诸多助益,并呼吁南部非洲六姊妹党逐步加强团结合作,为非洲培养德才兼备的领导人才。

  坦桑尼亚革命党新任、前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莎-罗丝•姆滕盖蒂•米吉罗高度赞扬了本次中国人民大学全球领导力学院“海外治国理政英杰班”预开学典礼。她表示,这一旗舰项目的启动是中非携手培养新一代中国和全球南方领导者共同承诺的再深化。她号召学员们发扬泛非主义理想和为民服务的精神,向中国的发展道路学习经验,以远见、团结和诚信引领未来。

  在教师代表发言环节,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楠迪扬表示,此次开设的“海外治国理政英杰班”设置了发展经济学、文明研究、国家安全等多个重点方向,并配以在华实习、当地考验查证和百余位全球政要学者担任导师的培养环节,旨在为非洲培养肩负和平与繁荣使命的新一代领导人才。

  随后,中国人民大学全球领导力学院2025级“海外治国理政英杰班”授校徽仪式举行,王文、张楠迪扬等人向新生赠送中国人民大学校徽,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项目主管张杨主持仪式。仪式后,张杨向与会嘉宾介绍“海外治国理政英杰班”学位培养计划。学生将在攻读前沿理论课程的同时,深入参与跨文化交流和中国当地考验查证,访问中国各个具有历史和发展意义的城市,全面体悟中国的发展经验与治理实践。

  授校徽仪式后,坦桑尼亚革命党中央政治和国际事务助理秘书帕斯卡•洛朗•马萨卢、南非非洲人豪登省妇女联盟的梅维斯•诺玛坦贝•卡巴作为2025级“海外治国理政英杰班”新生代表发言。他们代表全体学员感谢中国人民大学提供培养非洲未来领导者的平台,并呼吁同学们在学习中锤炼担当精神,将所学用于解决贫困、不平等、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等共同挑战,共同肩负起增进中非友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使命。

  嘉宾们一致认为,具备远见卓识的变革型领导力和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对非洲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海外治国理政英杰班”将进一步深化中非文明交流互鉴,助力提升发展中国家青年干部的治理能力。当天下午,在坦桑尼亚尼雷尔领导力学院还举办了“2050:中国、非洲和世界”全球领导力论坛。王文在致辞中表示,青年一代应胸怀理想、志存高远。百年前中国曾积贫积弱、四分五裂,饱受外敌侵略。而在中国坚强领导下,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团结,新中国从贫穷落后发展变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一历史巨变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宏伟愿景的指引。他呼吁中非青年携手奋进,秉持远大理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贡献力量。

  论坛发布了题为《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全球2050评估与未来展望》的研究报告。报告提出,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2050年将成为衡量人类能否成功应对气候、人口、能源、技术等多重挑战的关键节点。通往2050年的治理之道,应坚持发展优先,把以人为本、绿色、创新、安全的发展置于各国议程核心;坚持多边协同,构建更加公正、更具韧性的全球治理体系;坚持技术向善,确保前沿科技为普惠增长和永续发展服务;坚持文明互鉴,推动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国与国际社会共同面临重塑发展叙事、升级全球治理的历史任务,应以“全面发展目标2050”(CDGs 2050)为牵引,把发展作为知识生产与政策创新的中心议题,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实践样本,超越国家本位,共建面向2050的全球发展共同体。

  论坛期间,还举办了以“2050:中非与世界”“2050——非洲与世界”“2050:中国与非洲”为主题的三场圆桌对线级“海外治国理政英杰班”新生代表参与研讨。与会新生一致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和减贫的成功经验为非洲提供了宝贵借鉴,在中非紧密合作的支持下,非洲有望摆脱贫困陷阱,实现经济转型,为2050年构建和平繁荣的世界作出贡献。

  此外,预开学典礼次日,王文还为2025级“海外治国理政英杰班”全体新生进行了主题为“大国复利:重估中国价值与2035年趋势”的授课。授课以“大国复利”理念为主线,系统阐释中国在新发展、新服务、新制造、新基建、新文化方面的“五大新优势”下实现长期稳健增长的内在逻辑,强调反腐败、反贫困、反污染、反霸权、反危机、反“卡脖子”的“六大斗争”为高水平发展保驾护航。中国2035年有望成为全世界最大经济体,中等收入群体或扩容至7亿人。中非应加强深度合作,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实现可持续、共同、共赢的现代化。

  中国人民大学全球领导力学院成立于2024年11月4日,是中国高校第一所全球领导力学院。学院以“面向全球”“面向一流”“面向未来”为发展定位,以党和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以中外高品质人才为培养对象,创新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机制,积极培养全球未来领袖型人才。2025年,学院在中央对外联络部支持下,选拔招收了南部非洲6个国家的政党代表和青年骨干进入“海外治国理政英杰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该项目生源层次高、影响广泛,旨在通过专题课程、实践研学等培养方式,帮助学员进一步探索中国发展经验,提升治国理政能力。

  此次预开学典礼和海外首场全球领导力论坛系列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坦桑尼亚尼雷尔领导力学院协办,中国人民大学全球领导力学院和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坦桑尼亚革命党党务领导,安哥拉驻坦桑尼亚使馆代表,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及中联部驻达累斯萨拉姆代表,坦桑尼亚政府多部门常务秘书,尼雷尔领导力学院部分教师与智库成员以及坦桑尼亚国家航空公司等多家合作机构代表等近200名嘉宾参加上述系列活动。

  原文链接:[中国网]中国人民大学在坦桑尼亚主办“海外治国理政英杰班”预开学典礼暨全球领导力论坛

  9月13日,人民教育家卫兴华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举办。与会学者深切缅怀卫兴华教授的学术成就与教育精神,聚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理论与实践议题,为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贡献力量。卫兴华,1925年生,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与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获得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全国综合性大学《资本论》研究会原会长,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原经济学系主任,于2019年逝世。

  9月9日,中国人民大学召开2025—2026学年秋季学期工作部署会。学校党委书记张东刚主持并讲话,校长林尚立部署新学期工作。张东刚从六个方面对本学期工作提出要求。张东刚强调,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需要战略攻坚思维,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划之年,全校上下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坚决破除“怕、推、慢、假、庸、散”等不良作风,用实干的精神和奋斗的姿态,坚定不移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林尚立强调,要立足“破”“闯”“合”三个关键方面做好新学期各项工作。

,hth官方平台